[1] |
李继成, 陈广俊, 许金凯, 于化东. C/SiC复合材料激光超声复合微切削材料损伤机理与表面质量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9): 189-205. |
[2] |
吴吉展, 魏沛堂, 吴少杰, 刘怀举, 朱才朝. 航空齿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预测与表面完整性优化[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8): 81-93. |
[3] |
张伟, 李如俊, 葛士涛, 彭艳. 基于内禀耗散理论的高周疲劳双尺度伤演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20): 120-133. |
[4] |
蒋捷, 杨元龙, 强陈, 闫超群, 陈永辉, 夏兆旺, 昝浩. 基于障碍网络颗粒阻尼器的悬臂梁减振特性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7): 208-222. |
[5] |
赵德望, 姜超, 赵延广, 杨文平, 樊俊铃. 铝锂合金疲劳性能及预测研究-基于试验和“浅层”+“深度”混合神经网络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6): 190-199. |
[6] |
张吉银, 姚倡锋, 谭靓, 崔敏超, 周征, 孙蕴齐, 李国喜, 樊怡. 喷丸强化残余应力对疲劳性能和变形控制影响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6): 46-60. |
[7] |
陈磊, 刘阳钦, 唐川, 蒋翼隆, 石鹏飞, 钱林茂. 面向超精密加工的微观材料去除机理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3): 229-264. |
[8] |
冯晓慧, 高飞, 赵阳, 关雪飞, 何晶靖, 林京. 电弧增材再制造低碳钢疲劳性能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4): 151-158,168. |
[9] |
高杰维, 余明华, 朱顺鹏, 廖鼎, 李亚波, 韩靖. 高速列车S38C车轴外物致损模拟与疲劳性能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4): 178-187. |
[10] |
李冬晓, 杨纯, 黄鑫, 邢广强, 杨新岐. 静轴肩FSW铝合金6061-T4板的T形接头组织特征及动静载特性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20): 108-116. |
[11] |
李兵兵, 郑一铭, 余伟炜, 陈旭. 核电管材奥氏体不锈钢热机械疲劳行为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6): 185-197. |
[12] |
杨文平, 郭杏林, 赵延广. 对流和辐射换热对金属高周疲劳能量耗散估计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0): 187-195. |
[13] |
魏文杰, 何晓聪, 张先炼, 卢嘉伟. DP780/AA6061薄板自冲铆接头微动损伤特性[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6): 169-175. |
[14] |
李炜, 鲍雄, 周仲荣. 微创手术缝合针刺破组织过程中能量耗散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7): 107-113. |
[15] |
樊俊铃. 基于能量耗散的Q235钢高周疲劳性能评估[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6):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