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归慧, 谢锋, 韩世伟, 骆文泽, 邓德安. 1 500 MPa级超高强钢复杂薄壁结构焊接变形预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4): 95-107. |
[2] |
易斌, 王江超. 板架结构焊接失稳变形的预测及瞬态热拉伸消除[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4): 64-72. |
[3] |
张景祺, 相志磊, 王细波, 雷永平, 林健. 超薄板焊后波浪变形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探讨[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4): 72-79. |
[4] |
蒋文春, 罗云, 万娱, 金强, 张显程, 涂善东. 焊接残余应力计算、测试与调控的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6): 306-328. |
[5] |
易斌, 周方明, 王江超. 瞬态热拉伸强度对304L不锈钢焊接变形影响的计算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6): 60-69. |
[6] |
梁伟, 郑颖, 邓德安. 外拘束对铝合金薄板结构焊接变形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6): 70-77. |
[7] |
秦国梁, 耿培皓, 陈永, 任文建. 铝/钢异种金属MIG电弧熔-钎焊接界面应力演变数值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2): 87-96. |
[8] |
赵美娟, 陈静, 陈怀宁. 套孔工艺对深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精度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22): 38-45. |
[9] |
樊丁, 韩苗苗, 李春玲, 于晓全, 赵金龙. 随焊氩气激冷控制铝/钢薄板残余应力与变形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22): 76-81. |
[10] |
赵胜军, 黄春跃, 梁颖, 匡兵, 唐香琼. BGA无铅焊点再流焊焊后残余应力分析与优化[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10): 86-94. |
[11] |
梁伟, 孙晓露. 基于切断技术的固有变形获取方法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8): 92-98. |
[12] |
刘阳, 姜斌, 王卉子, 安博, 杨鑫华. 焊接顺序对横向止挡焊接残余应力及变形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24): 57-65. |
[13] |
孙玉杰, 史清宇, 臧勇, 张锁怀, 崔青春. 高强低合金钢焊接过程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20): 168-177. |
[14] |
严益, 晏嘉陵, 刘明星, 李丹, 刘川, 褚巧玲. 多次切割轮廓法测试局部补焊厚板内部残余应力分布[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18): 28-35. |
[15] |
宋育林, 白旭东, 陈小奇, 陈善本, 陈华斌. 数字图像相关法焊接热影响区应变原位测量及应力计算[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17): 2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