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军, 孟桐衣, 闫硕, 邹小春, 马贺. 第三介质对列车轮轨间摩擦因数影响的试验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8): 310-317. |
[2] |
王晶晶, 李玲, 孙立泰, 张锦华, 蔡安江. 耦合基体变形与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结合面刚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9): 190-199. |
[3] |
李玲, 云强强, 王晶晶, 东亚斌, 史小辉. 具有连续光滑特性的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7): 117-124. |
[4] |
李玲, 王晶晶, 史小辉, 仝美娟, 解妙霞. 基于修正Iwan模型的螺栓结合面非线性建模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9): 93-101. |
[5] |
吴圣川, 吴正凯, 康国政, 陈伟球, 李江宇, 柯燎亮, 王同敏, 肖体乔, 袁清习, 胡春明. 先进材料多维多尺度高通量表征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6): 37-65. |
[6] |
李玲, 王晶晶, 裴喜永, 褚崴, 蔡安江. 机械结合面接触刚度建模新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9): 162-169. |
[7] |
陈建江, 原园, 成雨, 何亚飞. 尺度相关的分形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21): 127-137. |
[8] |
王润琼, 朱立达, 朱春霞. 基于域扩展因子和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19): 88-95. |
[9] |
张军, 王雪萍, 马贺. 第三介质对轮轨最大静摩擦因数影响的试验[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18): 123-128. |
[10] |
傅卫平, 娄雷亭, 高志强, 王雯, 吴洁蓓. 机械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和阻尼的理论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9): 73-82. |
[11] |
李小彭, 潘五九, 高建卓, 李树军, 赵光辉, 闻邦椿. 结合面形貌特性对模态耦合不稳定系统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5): 116-127. |
[12] |
田小龙, 王雯, 傅卫平, 高志强, 娄雷亭, 吴洁蓓, 李鹏阳. 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的机械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7): 149-159. |
[13] |
李玲, 蔡安江, 蔡力钢, 阮晓光. 螺栓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7): 205-210. |
[14] |
姜彬, 张明慧, 姚贵生, 白锦轩. 高速铣刀安全性跨尺度设计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5): 202-206. |
[15] |
王雯, 吴洁蓓, 傅卫平, 高志强, 杨红平, 田小龙, 李鹏阳. 机械结合面法向动态接触刚度理论模型 与试验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3): 123-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