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义斯, 芦刚, 严青松, 黄普英, 徐翩, 毛蒲, 周泽远. 稀土钇、铈变质真空差压铸造ZL114A合金的力学性能及蠕变机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8): 186-195. |
[2] |
吴永超, 王帅奇, 郭伟, 刘磊, 邹贵生, 彭鹏. 纳米银微焊点阵列的超快激光图形化沉积及其芯片封装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 166-175. |
[3] |
高丽茵, 李财富, 刘志权, 孙蓉. 先进电子封装中焊点可靠性的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 185-202. |
[4] |
李胜利, 牛飘, 杭春进, 田艳红, 崔宁, 蒋倩. 极端温度环境Sn基焊点本构方程的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 236-245. |
[5] |
周敏波, 赵星飞, 陈明强, 柯常波, 张新平. 电子封装跨尺度凸点结构Sn3.0Ag0.5Cu/Cu微互连焊点界面IMC生长与演化及力学行为的尺寸效应[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 259-268. |
[6] |
撒子成, 王尚, 冯佳运, 马竟轩, 张宁, 于广良, 梁洁玫, 田艳红. SiP器件组装焊点形态预测及其随机振动可靠性仿真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 276-283. |
[7] |
李胜利, 任春雄, 杭春进, 田艳红, 王晨曦, 崔宁, 蒋倩. 极端热冲击和电流密度耦合Sn-3.0Ag-0.5Cu焊点组织演变[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 291-299. |
[8] |
尹立孟, 苏子龙, 左存果, 张中文, 姚宗湘, 王刚, 王善林, 陈玉华. Cu/SAC305/Cu微焊点的剪切蠕变试验及数值模拟[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 300-306. |
[9] |
李望云, 李兴民, 汪健, 梁泾洋, 秦红波. 电-热-力耦合载荷下非均匀组织Cu/Sn-58Bi/Cu微焊点拉伸力学性能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 307-320. |
[10] |
孔祥霞, 孙凤莲, 杨淼森, 刘洋. Bi和Ni元素对Cu/SAC/Cu微焊点体钎料蠕变性能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2): 53-60. |
[11] |
韦小凤, 朱学卫, 杨福增, 杨有刚, 王日初. 钎焊工艺对Au-Sn/Ni焊点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22): 84-91. |
[12] |
刘政, 张嘉艺. 混沌对流中不同稀土元素对半固态铝合金初生相形貌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6): 77-85. |
[13] |
宋凯, 曾琼, 何智成, 周江奇. 基于超声参数化和熵模型的汽车焊点质量识别*[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6): 86-92. |
[14] |
李望云, 秦红波, 周敏波, 张新平. 电-力耦合作用下Cu/Sn-3.0Ag-0.5Cu/Cu微焊点的拉伸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0): 46-53. |
[15] |
宋凯, 钱涛, 陈涛, 李光耀, 袁智军. 一种基于平均应力强度因子的焊点疲劳寿命预测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16): 113-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