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益丽, 柳军, 梁爽. 钻井液流变性对转盘钻井钻柱耦合振动抑制的参数影响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5): 183-195. |
[2] |
高冲, 董丽虹, 王海斗, 刘彬, 吕晓仁. 整体加筋结构疲劳损伤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8): 116-127. |
[3] |
赵辰辰, 刘江林, 李子轩, 王涛. 基于改进GTN损伤模型的镁合金镦粗成形损伤及裂纹预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4): 43-52. |
[4] |
田家林, 胡志超, 张昕, 葛桐旭, 朱志. 纵扭复合冲击工具动力学特性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7): 141-151. |
[5] |
郭晓强, 柳军, 王建勋, 李潇, 魏安超, 朱海燕. 超高温高压曲井钻柱纵-横-扭耦合振动模型及黏滑振动特性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5): 119-135. |
[6] |
徐竹田, 孙磊, 姜天豪, 彭林法, 来新民. 钛板微成形断裂尺度效应及细观损伤准则[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16): 51-57. |
[7] |
王康康, 王小威, 温建锋, 张显程, 巩建鸣, 涂善东. 蠕变断裂:从物理失效机制到结构寿命预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6): 132-152. |
[8] |
冉家琪, 徐力, 王继来, 龚峰. 多应变速率下尺寸效应对黄铜微尺度塑性变形本构及损伤演化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16): 69-76. |
[9] |
王艳艳, 周以齐, 沈长鹏, 吴耀华. 一种两类“货到人”订单拣选系统的适用性选择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4): 206-212. |
[10] |
吴健栋, 蔡志鹏, 汤之南, 李克俭, 王 梁, 潘际銮, 霍 鑫, 许晓进. 低周疲劳过程损伤变量的复合分析法和三阶段损伤演化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10): 86-95. |
[11] |
苗学周;李成;铁瑛;郭文辉. 补片形状和尺寸对复合材料胶接修补的影响[J]. , 2014, 50(20): 63-69. |
[12] |
丁智平;杨荣华;黄友剑;卜继玲;方建辉;李志超. 基于连续损伤模型橡胶弹性减振元件疲劳寿命分析[J]. , 2014, 50(10): 80-86. |
[13] |
李成;丁天怀;陈恳. 底部钻柱近钻头动态力测量及声传输方法[J]. , 2009, 45(12): 257-262. |
[14] |
丁天怀;李成. 钻井液与钻柱的耦合纵向振动分析[J]. , 2007, 43(9): 215-219. |
[15] |
朱才朝;冯代辉;陆波;杨迎新. 钻柱结构与井壁岩石互作用下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研究[J]. , 2007, 43(5): 145-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