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大伟, 李冰冰, 傅章磊, 金昕. 非圆面齿轮差速器的构型原理与动态防滑机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5): 67-76. |
[2] |
杨晨, 池茂儒, 吴兴文, 李奕潇, 张玉梅. 基于车辆动力学的动车组轴箱轴承动态载荷计算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4): 179-189. |
[3] |
魏凌涛, 王翔宇, 邱彬, 李亮, 周道林, 林进贵. 基于自适应预瞄路径的自动驾驶车辆寻迹和避障控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6): 184-193. |
[4] |
任德祥, 陶功权, 李伟, 陆文教, 温泽峰, 金学松. 基于轮轨型面匹配数值模拟的地铁车轮异常磨耗原因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10): 191-199. |
[5] |
张利鹏, 段嘉瑶, 苏泰, 任晨辉. 电动轮驱动汽车空间稳定性底盘协同控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10): 209-221. |
[6] |
张亮修, 吴光强, 王宇. 车辆纵-侧-垂向动力学统一建模及实车验证[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16): 114-122. |
[7] |
崔大宾, 赵锐, 李俊, 佘家豪, 李立, 温泽峰. 面向轮缘磨耗的动车组车轮型面多目标优化设计[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16): 104-113. |
[8] |
田师峤, 罗湘萍, 任利惠, 宫岛, 孙煜. 基于地铁车辆二系回转角的主动径向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24): 147-153. |
[9] |
于曰伟, 周长城, 赵雷雷. 高速客车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匹配的解析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2): 159-168. |
[10] |
陈盛钊, 钟义旭, 张邦基, 张农. 液压互联悬架系统关键参数对车辆动力学响应影响及试验验证[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4): 39-48. |
[11] |
张宁, 殷国栋, 陈南, 弥甜, 李鹏程. 车辆动力学中的摆振问题研究现状综述[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4): 16-28. |
[12] |
王其东, 王金波, 陈无畏, 黄鹤. 基于汽车行驶安全边界的EPS与ESP协调控制策略[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6): 99-107. |
[13] |
韩鹏, 张卫华. 高速列车轮对磨耗统计规律及预测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2): 144-149. |
[14] |
赵治国, 杨杰, 陈海军, 吴枭威. 四驱混合动力轿车驱动工况无迹卡尔曼车速估计[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4): 96-107. |
[15] |
王宪彬;施树明;刘丽;金立生. 基于遗传算法和拟牛顿法的车辆动力学平衡点混合求解方法[J]. , 2014, 50(4): 12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