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博士, 陈楠楠, 蔡艳, 王敏. 低合金贝氏体高强钢模拟焊接粗晶热影响区低温疲劳韧脆转变行为及机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6): 271-278. |
| [2] |
岑耀东, 陈林, 包喜荣, 李晓娜. 道岔贝氏体钢轨轧后冷却过程的弯曲变形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4): 139-152. |
| [3] |
张瑞杰, 郑春雷, 张佩君, 刘长波, 吕博, 杨永强, 韩青阳, 张福成. 定量分析贝氏体钢轨钢中的偏析对疲劳磨损性能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2): 253-263. |
| [4] |
王艳杰, 赵琳, 彭云, 曹洋. 中锰汽车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韧性[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4): 84-93. |
| [5] |
李伟, 秦羽满, 李艳国, 张明, 杨志南, 张福成, 尤蕾蕾, 龙晓燕. 热处理工艺对纳米贝氏体渗碳轴承钢表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4): 63-72. |
| [6] |
马华, 陈晨, 王琳, 徐明, 畅国纪, 张福成. Mo合金化处理对高锰钢磨损行为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14): 81-90. |
| [7] |
郑春雷, 张福成, 吕博, 但锐, 苏丽婷.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行为[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4): 176-185. |
| [8] |
李晓东, 韩硕, 王存宇, 常颖, 胡平, 董瀚. 第三代汽车钢温热成形工艺研究及性能评价[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8): 35-42. |
| [9] |
郑春雷, 佘丽, 王艳辉, 杨志南, 张福成. 高碳贝氏体轴承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24): 110-117. |
| [10] |
周天鹏, 陈泽军, 曹文全. 中锰钢(0.15C-5Mn-Al)冷轧ART退火组织转变与力学性能[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2): 133-139. |
| [11] |
单珺, 郑春雷, 张福成, 张明, 赵敬, 陈晨. GCr15SiAlMo贝氏体轴承钢球化退火工艺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4): 47-57. |
| [12] |
孙挺, 宋仁伯, 李亚萍, 杨富强, 吴春京, 王知颖. 球化孕育处理工艺对下贝氏体铸铁组织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20): 128-134. |
| [13] |
曹栋;康杰;龙晓燕;王艳辉;张福成. 辙叉用贝氏体钢热处理工艺研究[J]. , 2014, 50(4): 47-52. |
| [14] |
吴化;姜颖;尤申申;韩英;刘云旭. 超级贝氏体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TRIP效应研究[J]. , 2014, 50(22): 69-75. |
| [15] |
曹志民;张贵锋;张建明;黄超;赵继鹏. Q690C粒状贝氏体钢MAG焊接头中M-A组元的演变及其对热影响区冲击韧度的影响[J]. , 2014, 50(20): 84-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