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吉展, 魏沛堂, 吴少杰, 刘怀举, 朱才朝. 航空齿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预测与表面完整性优化[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8): 81-93. |
[2] |
李牧皛, 刘鹏飞. 复杂轮轨摩擦条件下驱动方式对地铁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影响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4): 215-226. |
[3] |
唐沛, 张勇, 贾云飞, 李晓, 汪永纪. 双峰结构纯钛的低周疲劳性能研究:试验和模拟[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2): 228-239. |
[4] |
丁昊昊, 朱庭锋, 黄金伟, 张华, 陈勇, 林强, 温泽峰, 王文健. 不同接触参数下车轮多边形形成及发展试验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5): 185-196. |
[5] |
张瑞杰, 郑春雷, 张佩君, 刘长波, 吕博, 杨永强, 韩青阳, 张福成. 定量分析贝氏体钢轨钢中的偏析对疲劳磨损性能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2): 253-263. |
[6] |
宋明, 马帅, 杜传胜, 蒋文春, 王炳英. 不同流道布置的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蠕变损伤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0): 76-84. |
[7] |
郑战光, 覃里杜, 谢昌吉, 潘淑琴, 孙腾. 晶体塑性疲劳指示因子研究方法综述[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8): 105-116. |
[8] |
侯茂锐, 陈秉智, 成棣, 胡晓依, 孙丽霞. 两种典型动车组车轮磨耗演变规律及其动力学影响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4): 191-201. |
[9] |
刘怀举, 张博宇, 朱才朝, 魏沛堂. 齿轮接触疲劳理论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3): 95-120. |
[10] |
沈明学, 容彬, 秦涛, 肖叶龙, 熊光耀, 朱旻昊. 频繁启停工况下轮轨滚动接触磨损行为与磨屑颗粒排放特性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3): 194-202. |
[11] |
周长江, 王豪野, 靳广虎, 艾永生. 考虑残余应力的螺旋锥齿轮接触疲劳裂纹萌生-扩展寿命计算方法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3): 28-38. |
[12] |
刘永锋, 陶功权, 刘子通, 赵鑫, 温泽峰. 轴式对大功率电力机车车轮第3类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12): 159-167. |
[13] |
任德祥, 陶功权, 李伟, 陆文教, 温泽峰, 金学松. 基于轮轨型面匹配数值模拟的地铁车轮异常磨耗原因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10): 191-199. |
[14] |
吴圣川, 胡雅楠, 杨冰, 张海鸥, 郭广平, 康国政. 增材制造材料缺陷表征及结构完整性评定方法研究综述[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22): 3-34. |
[15] |
曹晟阁, 于靖军, 潘杰, 裴旭. 滚动接触柔性连续体机器人的设计与运动能力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9): 2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