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守安, 肖科, 程功, 韩彦峰. 混合润滑下考虑表面形貌的齿面摩擦与接触特性[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7): 184-194. |
[2] |
王晶晶, 李玲, 孙立泰, 张锦华, 蔡安江. 耦合基体变形与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结合面刚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9): 190-199. |
[3] |
范凌松, 王世军, 吴敬伟, 李鹏阳. 考虑微凸体水平距离分布及相互作用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建模[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1): 201-214. |
[4] |
李玲, 云强强, 王晶晶, 东亚斌, 史小辉. 具有连续光滑特性的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7): 117-124. |
[5] |
黄珏皓, 娄军强, 杨依领, 陈特欢, 陈海荣, 魏燕定. 黏性流体环境中压电宏纤维致动柔性结构的流固耦合振动特性及试验[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22): 376-385. |
[6] |
刘涛, 邓朝晖, 罗程耀, 吕黎曙, 李重阳, 万林林. 基于动态磨削深度的非圆轮廓高速磨削稳定性建模与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5): 264-274. |
[7] |
王晓鹏, 刘世军. 微点蚀齿轮法向接触刚度分形预估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 68-76. |
[8] |
赵广, 金鑫, 崔颖, 冯志飞, 王亭月, 熊志亮. 基于模态应变能的接触刚度识别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9): 147-153. |
[9] |
李玲, 王晶晶, 裴喜永, 褚崴, 蔡安江. 机械结合面接触刚度建模新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9): 162-169. |
[10] |
李支康, 赵立波, 李杰, 赵一鹤, 徐廷中, 罗国希, 李雪娇, 郭帅帅, 蒋庄德. 层合薄膜电容式微加工超声换能器(CMUTs)谐振频率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24): 11-20. |
[11] |
孙珞茗, 林莉, 马志远. 基于声压反射系数幅度谱特征的涂层脱粘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12): 44-49. |
[12] |
刘鹏, 赵韩, 黄康, 陈奇, 熊杨寿. 线段齿轮法向接触刚度的改进分形模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7): 114-122. |
[13] |
陈建江, 原园, 成雨, 何亚飞. 尺度相关的分形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21): 127-137. |
[14] |
王润琼, 朱立达, 朱春霞. 基于域扩展因子和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19): 88-95. |
[15] |
傅卫平, 娄雷亭, 高志强, 王雯, 吴洁蓓. 机械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和阻尼的理论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9): 73-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