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学斌, 韩龙帅, 李学涛, 鄂宏伟, 吴向东, 万敏. DP780双相钢U弯回弹预测影响因素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6): 197-206. |
[2] |
梁归慧, 谢锋, 韩世伟, 骆文泽, 邓德安. 1 500 MPa级超高强钢复杂薄壁结构焊接变形预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4): 95-107. |
[3] |
宋燕利, 刘煜键, 方志凌, 王祥, 路珏, 华林, 刘鹏, 严建文. 超高强钢构件热冲压成形技术与应用[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0): 154-178. |
[4] |
徐怡, 胡馨予, 张学宇, 何祝斌. 超高强钢焊管无回弹补偿冷热复合精密弯曲[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3): 353-363. |
[5] |
张骥超, 连昌伟, 韩非. 第三代超高强钢QP1180硬化与失效行为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8): 117-125. |
[6] |
高嵩, 孙荧力, 李奇涵, 何童贵, 梁继才, 徐传伟. 非对称高铁列车车头窗口下梁的三维拉压复合弯曲精确成形[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8): 222-228. |
[7] |
张渊博, 王伟达, 张华, 杨超, 项昌乐, 李亮. 基于新型改进遗传算法的混合动力客车高效制动能量回收预测控制策略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18): 105-115. |
[8] |
李小强, 董红瑞, 于长旺, 王海波, 杨岩峰, 宋炳毅, 万政, 李东升. 不同屈服准则与硬化模型对DP780双相高强钢拉延弯曲回弹预测影响规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12): 42-55. |
[9] |
高嵩, 于长春, 梁继才, 李奇涵, 郝兆朋, 刘小勇, 赵希禄. 铝型材多点三维拉压复合弯曲成形工艺[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20): 152-159. |
[10] |
韩飞, 李荣健. 超高强钢多道次辊弯成形回弹规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2): 73-81. |
[11] |
李静, 朱凯, 沈南燕, 高华钰, 吴洋. 基于双砂轮架数控随动磨床的曲轴磨削加工过程优化[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17): 222-232. |
[12] |
魏鑫, 张泽群, 唐敦兵, 杨长祺, 金永乔, 秦威. 面向节能的导弹结构件混线生产作业车间多目标调度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9): 45-54. |
[13] |
金飞翔, 钟志平, 李凤娇, 孟辉. 不同硬化模型对铝合金板冲压成形模拟结果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22): 57-66. |
[14] |
余海燕, 王友. 一种基于Chaboche理论的混合硬化模型及其在回弹仿真中的应用[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16): 127-134. |
[15] |
金淼;李群;蔡兴周;董荣梅. 板材通过拉深筋时的循环塑性变形机理分析[J]. , 2013, 49(12): 3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