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帅, 楚志兵, 杨博文, 薛春, 拓雷锋. 新型三辊皮尔格曲面构型设计方法及成形效果分析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6): 130-140. |
[2] |
王晓勇, 郜志英, 辛岩莉. 基于定量递归分析的冷轧颤振状态识别与预报[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9): 137-145. |
[3] |
陈宇, 刘文文, 王涛, 申宏卓, 陈科, 张斌. 预制波纹工艺对钢/铝/铝合金复合板界面影响机制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8): 74-82. |
[4] |
穆振凯, 赵军, 于高潮, 黄学颖, 孙红磊. 金属薄板厚向异性系数R值的确定方法及其在后继屈服中的演化[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6): 91-100. |
[5] |
李子良, 王涛, 张金柱, 师玮, 白建鑫, 黄庆学. 宽厚板板形测量系统与标定方法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0): 294-303. |
[6] |
华长春, 陈佳强, 陈健楠, 陈树宗. 未知扰动下冷轧机扭振自适应预定性能控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4): 202-209. |
[7] |
李洪波, 夏春雨, 张杰, 孔宁.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冷轧工作辊表面形貌演变过程仿真与试验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3): 207-215. |
[8] |
黄华贵, 王计超, 刘文文, 杜凤山. 冷轧不锈钢丝网增强铝基复合板性能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2): 125-130,137. |
[9] |
杨才定, 刘烨. 共析钢在冷轧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和强化机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16): 86-92. |
[10] |
杨利坡, 于华鑫, 张永顺, 刘宏民. 冷轧带钢虚拟仪器板形测控系统及其应用[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14): 1-7. |
[11] |
尤媛, 李洪波, 夏春雨, 孔宁, 张杰, 贾生晖. 冷轧毛化工作辊表面粗糙度衰减过程的试验与数学模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12): 173-183. |
[12] |
彭艳, 牛山. 板带轧机板形控制性能评价方法综述*[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6): 26-44. |
[13] |
昝大千, 陈延星, 陈建钧, 潘红良, 王正东. 在冷轧过程下XFEM对带钢边部裂纹扩展预测的应用[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8): 79-86. |
[14] |
刘宏民, 刘军, 于丙强, 杨利坡, 张岩. 带钢冷轧机整辊无线式板形仪和智能板形控制系统[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2): 87-93. |
[15] |
孔政, 孔宁, 张杰, 李洪波. 双相钢的力学性能和对成形极限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2): 140-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