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学斌, 韩龙帅, 李学涛, 鄂宏伟, 吴向东, 万敏. DP780双相钢U弯回弹预测影响因素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6): 197-206. |
[2] |
贺炜林, 孟宝, 万敏. GH4169合金超薄带材U形弯曲回弹行为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4): 174-184. |
[3] |
刘承尚, 陈锐, 李芳, 王萌, 徐戊矫.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超高强钢硬化模型参数确定及折弯回弹预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2): 240-249. |
[4] |
段永川, 孙莉莉, 张芳芳, 郑学斌, 董睿, 官英平. 高强钢变模量随动强化本构模型匹配与解耦标定策略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 80-95,103. |
[5] |
何金超, 朱顺鹏, 牛晓鹏, 廖鼎, 王清远. 缺口-尺寸效应下疲劳寿命预测:考虑应力梯度的临界距离理论[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6): 90-106. |
[6] |
徐怡, 胡馨予, 张学宇, 何祝斌. 超高强钢焊管无回弹补偿冷热复合精密弯曲[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3): 353-363. |
[7] |
李元, 徐连勇, 高宇, 荆洪阳, 赵雷, 韩永典. 纳米压痕研究石墨烯增强Sn-Ag-Cu钎料焊点的高温蠕变行为[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 50-57. |
[8] |
周敏波, 赵星飞, 陈明强, 柯常波, 张新平. 电子封装跨尺度凸点结构Sn3.0Ag0.5Cu/Cu微互连焊点界面IMC生长与演化及力学行为的尺寸效应[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 259-268. |
[9] |
李银银, 蒋玮. 基于纳米压痕的激光修复层晶体材料常数反演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2): 97-104. |
[10] |
高嵩, 孙荧力, 李奇涵, 何童贵, 梁继才, 徐传伟. 非对称高铁列车车头窗口下梁的三维拉压复合弯曲精确成形[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8): 222-228. |
[11] |
郭素娟, 史艳茹, 贾云飞, 赵剑. 双相不锈钢各组相循环变形行为的纳米压痕试验和有限元表征方法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22): 90-100. |
[12] |
胡培利, 单忠德, 刘云志, 刘丰, 侯卓健. 复合材料构件预制体压实致密工艺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9): 191-197. |
[13] |
高嵩, 于长春, 梁继才, 李奇涵, 郝兆朋, 刘小勇, 赵希禄. 铝型材多点三维拉压复合弯曲成形工艺[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20): 152-159. |
[14] |
韩飞, 李荣健. 超高强钢多道次辊弯成形回弹规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2): 73-81. |
[15] |
谢延敏, 张飞, 王子豪, 黄仁勇, 杨俊峰, 胡云川. 基于渐变凹模圆角半径的高强钢扭曲回弹补偿[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2): 9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