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召召, 周瑞平, 杨庆超, LEE Heow Pueh, 柴凯. 含电磁分流阻尼双层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5): 157-168. |
[2] |
张艳斌, 张世雄, 孙维光, 张继旺, 张立民. 混合动力动车组动力包隔振设计及试验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6): 314-323. |
[3] |
谢溪凌, 任明可, 张志谊. 基于多自由度控制的线谱振动传递路径控制方法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1): 224-233. |
[4] |
王成. 2K-H型封闭式周转轮系功率流与传动效率计算[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3): 59-67. |
[5] |
万启航, 何柏岩, 聂锐, 王国彪, 杨建坤. LNG加气站管路布局多目标优化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2): 438-449. |
[6] |
吴义鹏, 李森, 蓝春波, 周圣鹏, 谢维泰, 裘进浩, 季宏丽. 压电能量俘获结构及其升频转换技术的发展现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0): 27-45. |
[7] |
黄曼娟, 冯孝为, 刘会聪, 孙立宁. 基于双稳态磁耦合效应的瓦级高功率电磁振动能量收集器[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0): 92-100. |
[8] |
徐玮含, 罗安信, 马鑫宇, 鲍晨, 汪飞. 基于惯性旋转结构的低频振动能量采集器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0): 111-119. |
[9] |
郭强, 向文凯, 李山.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并联双向互联变换器环流抑制与功率控制*[J]. 电气工程学报, 2022, 17(1): 31-40. |
[10] |
薛晨阳, 张浩凌, 崔娟, 刘丹, 崔丹凤, 郑永秋. 基于复合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自供电无线传感微系统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8): 57-64. |
[11] |
蒋书运, 林圣业. 高速电主轴转子-轴承-外壳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3): 26-35. |
[12] |
亓有超, 赵俊青, 张弛. 微纳振动能量收集器研究现状与展望[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13): 1-15. |
[13] |
关庆华, 张丹熙, 王鹏, 温泽峰, 金学松. 扣件支撑长度对车轮-轨道耦合振动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16): 159-169. |
[14] |
许光辉, 王安斌, 宋月超, 王志强. 一种多层弹性部件轨道系统的动态特性试验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8): 74-82. |
[15] |
王晓杰, 刘辉, 郦文平, 高田田. 准零刚度扭转隔振器振动传递特性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21): 4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