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治军, 阎绍泽, 田桂. 考虑尺度的结合面切向刚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3): 181-190. |
[2] |
何远鹏, 韩健, 陈鹏, 董博南, 肖新标, 圣小珍. 嵌入式轨道与扣件轨道曲线啸叫噪声试验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6): 194-203. |
[3] |
杨云帆, 凌亮, 张涛, 王开云, 翟婉明. 牵引/制动载荷和复杂黏着条件对地铁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影响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2): 284-296. |
[4] |
王宇, 张帆, 晁世麟, 訾艳阳. 硬盘头盘界面的微观接触模型及动力学响应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3): 121-130. |
[5] |
安琪, 索双富, 林福严, 白玉柱, 耿海旭, 时剑文. 平面磨削粗糙表面的微观接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7): 240-248. |
[6] |
王振玉, 王杰, 王利宁, PETER K, 马云海, 王铁山. 汽车摩擦材料缩比Krauss摩擦试验机的研制及比较性评价[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21): 158-167. |
[7] |
运睿德, 丁北. 考虑多尺度接触状态的新接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9): 80-89. |
[8] |
牛留斌, 刘金朝. 基于高频轮轨接触模型的轨道短波不平顺敏感波长特性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8): 173-182. |
[9] |
陈永会, 张学良, 温淑花, 兰国生. 考虑弹塑性阶段的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分形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16): 58-68. |
[10] |
石坤, 张广鹏, 魏锋涛, 原园. 机械结合部动态特性的等效参数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19): 144-149. |
[11] |
吴涛, 吴兵, 温泽峰, 金学松. 基于不同微观固体接触模型的轮轨表面变形特性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22): 134-142. |
[12] |
李玲, 蔡安江, 蔡力钢, 阮晓光. 螺栓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7): 205-210. |
[13] |
马登秋, 侯力, 魏永峭, 陈建. 基于分形理论的圆弧齿轮滑动摩擦接触力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5): 121-127. |
[14] |
周俊峰, 王伟, 张晨, 刘焜. 动态摩擦因数对蝶式制动器温度场影响的试验和模拟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0): 150-157. |
[15] |
王庚祥,刘宏昭. 考虑球面副间隙的4-SPS/CU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1): 4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