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丰羽, 马凯威, 宋巨龙, 范保杰, 武新军. 基于弹簧-磁流变阻尼器的拉索攀爬机器人减振机构及控制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8): 384-395. |
[2] |
陈耿彪, 刘志文, 尹来容, 易继军, 张拓. 半主动三附气室空气弹簧吸振器特性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7): 194-207. |
[3] |
魏恒, 卢剑伟, 叶盛勇, 石磊. 基于中心流形理论的多维耦合摆振系统稳定性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4): 155-162. |
[4] |
马光同, 曾靖淞, 冯丕极, 闫兆盈, 张伟海. 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次级悬挂混合阻尼半主动减振控制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0): 236-249. |
[5] |
白先旭, 杨森. 磁流变半主动落锤冲击缓冲系统的“软着陆”控制试验与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 121-127. |
[6] |
汪群生, 曾京, 朱彬, 吴一, 王勇. 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高速列车车下悬吊系统半主动悬挂[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4): 160-167. |
[7] |
白先旭, 徐时旭, 沈升, 杜浩, 邓学才. 磁流变半主动横向稳定杆对汽车侧倾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24): 145-152. |
[8] |
田萌健, 李伟锋, 孟德乐, 庞博, 庄晔, 高炳钊, 陈虹. 面向机动性与操纵稳定性的轮边集成底盘系统设计[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22): 11-20. |
[9] |
刘永强, 杨绍普, 廖英英. 一种磁流变阻尼器模型参数识别新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6): 62-68. |
[10] |
汪若尘, 叶青, 孙泽宇, 周卫琪, 陈龙. 液压互联ISD悬架系统模式切换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6): 110-115. |
[11] |
陈盛钊, 钟义旭, 张邦基, 张农. 液压互联悬架系统关键参数对车辆动力学响应影响及试验验证[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4): 39-48. |
[12] |
彭志召, 张进秋, 岳杰, 张 磊, 黄大山. 具有并联常通孔的磁流变阻尼器设计与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8): 172-177. |
[13] |
宫岛;周劲松;孙文静;王瑞卿. 高速列车弹性车体垂向振动控制[J]. , 2011, 47(20): 159-164. |
[14] |
徐兴;陈照章;全力;李仲兴;周孔亢. ECAS客车车身高度的实时跟踪[J]. , 2011, 47(2): 136-141. |
[15] |
李军强;臧希喆;赵杰. 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优化设计与力学性能试验[J]. , 2010, 46(5): 177-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