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海虹, 董晋安, 郭山国, 刘志奇. 动/静平台非一致型并联机构构型分析及设计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7): 116-125. |
[2] |
杨超, 叶伟, 陈巧红. 并联机构敏感性分析和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19): 229-241. |
[3] |
罗忠, 王晋雯, 韩清凯, 王德友. 组合支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7): 44-60. |
[4] |
宋艳艳, 金国光, 畅博彦, 魏展, 李博. 基于综合性能指标的串联变胞机器人冲击性能优化[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23): 66-76. |
[5] |
叶伟, 谢镇涛, 李秦川. 一种可用于微创手术的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与性能优化[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19): 103-112. |
[6] |
秦武, 上官文斌, 吕辉. 非线性二自由度主动悬架滑模控制方法的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1): 58-68. |
[7] |
叶伟, 杨臻, 李秦川. 一种远中心并联机构运动学与性能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5): 65-73. |
[8] |
李阳, 何柏岩, 袁鹏飞, 聂锐, 李国平. 重型工作面输送机变频驱动与传动[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3): 8-17. |
[9] |
刘升, 孙冬野, 秦大同. 重型车湿式桥非线性传动能量流耗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9): 10-17. |
[10] |
王飞博, 陈巧红, 武传宇, 李秦川. 2-UPR-SPR并联机构尺度综合[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21): 24-32. |
[11] |
王飞博;吴伟峰;陈祥;李秦川. 基于运动/力传递特性的1T2R并联机构构型优选[J]. , 2014, 50(23): 20-28. |
[12] |
王国彪;刘辛军. 初论现代数学在机构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影响[J]. , 2013, 49(3): 1-9. |
[13] |
钟群鹏;有移亮;张峥;吴素君;骆红云. 机械装备构件轻量化主要技术途径的探讨[J]. , 2012, 48(18): 2-6. |
[14] |
杨育林;樊少帅;杜雄;郭希娟. 自动倾斜器不旋转环操纵机构等效并联机构尺寸优化分析[J]. , 2010, 46(7): 48-56. |
[15] |
闫利军;李宗斌;袁小阳;熊树钦. 鲁棒的多学科设计协同决策方法[J]. , 2010, 46(5): 168-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