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上上, 于慧伶, 董烨楠, 罗仕鉴. 融合消费者群体创造的产品创意设计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5): 276-287. |
[2] |
余隋怀, 王鹏超, 王磊, 初建杰, 敖卿, 侯幸刚. 基于知识工程的产品设计研究综述[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3): 216-234. |
[3] |
梁野, 裘乐淼, 刘晓健, 张树有, 谭建荣. 基于设计情境与脑机反馈融合的产品设计知识需求感知技术[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7): 151-163. |
[4] |
任杉, 张映锋, 黄彬彬. 生命周期大数据驱动的复杂产品智能制造服务新模式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22): 194-203. |
[5] |
曾栋, 巩敦卫, 李梅子, 李楠. 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思维固化策略及应用[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5): 58-65. |
[6] |
姜少飞, 周升铭, 李吉泉, 卞耀威. 基于物-场可供性模型提升产品设计质量的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5): 128-138. |
[7] |
李永锋;朱丽萍.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可用性评价方法[J]. , 2012, 48(14): 183-191. |
[8] |
张健;顾佩华;包能胜;张国军. 非线性机械系统分析性稳健设计[J]. , 2009, 45(10): 207-215. |
[9] |
刘肖健;李桂琴;孙守迁. 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的产品配色设计[J]. , 2009, 45(10): 222-227. |
[10] |
罗仕鉴;朱上上;冯骋. 面向工业设计的产品族设计DNA[J]. , 2008, 44(7): 123-128. |
[11] |
周美玉;龚丽娜;刘飞. 聚类模型在感性设计中的应用[J]. , 2008, 44(7): 248-252. |
[12] |
罗仕鉴;翁建广. 产品设计中基于群体文化学的隐性知识表达[J]. , 2008, 44(4): 15-20. |
[13] |
罗仕鉴;潘云鹤;朱上上. 产品设计中基于图解思维的隐性知识表达[J]. , 2007, 43(6): 93-98. |
[14] |
罗仕鉴;潘云鹤. 产品设计中的感性意象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 , 2007, 43(3): 8-13. |
[15] |
朱爱斌;毛军红;谢友柏. 美国“先进工程环境”研究[J]. , 2004, 40(8):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