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学东, 范志超, 陈永东, 徐双庆, 崔军, 章小浒, 关卫和, 艾志斌. 我国高端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0): 18-33. |
[2] |
刘雨农, 徐展, 倪中华, 魏蔚, 严岩. 车载深冷高压储供氢过程预测和影响因素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6): 52-59. |
[3] |
于培师, 赵军华, 郭万林. 三维损伤容限设计:离面约束理论与疲劳断裂准则[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6): 87-105. |
[4] |
杨斌, 胡超杰, 轩福贞, 罗承强, 项延训, 肖飚. 基于超声导波的压力容器健康监测II: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8): 133-140. |
[5] |
杨斌, 胡超杰, 轩福贞, 罗承强, 项延训, 肖飚. 基于超声导波的压力容器健康监测I:波传导行为及损伤定位[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4): 1-10. |
[6] |
杨斌, 胡超杰, 轩福贞, 肖飚, 项延训, 罗承强. 基于超声导波的压力容器健康监测III: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在线监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10): 19-26. |
[7] |
刘伟, 徐永超, 陈一哲, 苑世剑, 胡蓝, 张志超, 郭立杰. 薄壁曲面整体构件流体压力成形起皱机理与控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9): 37-44. |
[8] |
朱建伟, 毛剑峰, 李曰兵, 包士毅, 高增梁. 临界热通量下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2): 45-52. |
[9] |
艾刚, 刘应华. 高压容器泄漏中发生的焦耳-汤姆逊效应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4): 97-102. |
[10] |
周素霞, 李福胜, 谢基龙, 姚圣卓. 基于损伤容限的动车组车轴实测载荷谱等效应力评价[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8): 131-136. |
[11] |
高增梁, 李曰兵, 雷月葆. 承压热冲击下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概率评定进展与案例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20): 67-78. |
[12] |
伍黎明;何宇廷;张腾;张海威. 非对称斜耳片钉孔单边穿透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研究[J]. , 2012, 48(8): 39-43. |
[13] |
朱瑞林. 圆筒形压力容器自增强若干问题研究[J]. , 2010, 46(6): 126-133. |
[14] |
金志江;韩树新. 基于循环J积分的压力容器疲劳寿命预测的数值模拟[J]. , 2007, 43(10): 191-195. |
[15] |
陶伟明;杨娅君;郭乙木. 内压作用下压力容器封头局部屈曲分析[J]. , 2004, 40(7): 186-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