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友成, 朱强国, 赵泽翔, 鞠洋, 李颖, 刘周龙, 周铄, 王光庆, 张贝奇. 基于线性放大与非线性磁力复合增强的三稳态压电振动能量俘获机理与动力学特性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3): 138-150. |
[2] |
单小彪, 隋广东, 田海港, 王艺聪, 谢涛. 潜水式尾流激振压电俘能器的输出性能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0): 101-110. |
[3] |
黄曼娟, 冯孝为, 刘会聪, 孙立宁. 基于双稳态磁耦合效应的瓦级高功率电磁振动能量收集器[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0): 92-100. |
[4] |
于家豪, 陶凯. 振动俘能技术在可穿戴领域的应用[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0): 46-71. |
[5] |
吴义鹏, 李森, 蓝春波, 周圣鹏, 谢维泰, 裘进浩, 季宏丽. 压电能量俘获结构及其升频转换技术的发展现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0): 27-45. |
[6] |
徐玮含, 罗安信, 马鑫宇, 鲍晨, 汪飞. 基于惯性旋转结构的低频振动能量采集器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0): 111-119. |
[7] |
侯成伟, 单小彪, 宋汝君, 谢涛. 风向自适应型涡激振动压电俘能器的试验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0): 120-127. |
[8] |
王淑云, 任泽峰, 阚君武, 杨泽盟, 张忠华, 黄乐帅, 孟凡许. 双磁耦合式压电振动俘能器的性能分析与试验[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0): 150-157. |
[9] |
薛晨阳, 张浩凌, 崔娟, 刘丹, 崔丹凤, 郑永秋. 基于复合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自供电无线传感微系统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8): 57-64. |
[10] |
李云飞, 耿江军, 汤添益, 房艳, 马昕, 陈朝晖, 陈涛, 刘会聪, 孙立宁. 面向新能源浮标的平面摆式波浪能收集装置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2): 275-284. |
[11] |
王淑云, 朱雅娜, 阚君武, 富佳伟, 张忠华, 张肖逸. 旋磁激励式预弯梁压电俘能器建模仿真与试验[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14): 224-230. |
[12] |
亓有超, 赵俊青, 张弛. 微纳振动能量收集器研究现状与展望[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13): 1-15. |
[13] |
王淑云, 富佳伟, 阚君武, 陈松, 张忠华, 梁程. 一种脱涡纵振式压电管道气流俘能器[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8): 24-29. |
[14] |
刘敏, 张斌珍, 段俊萍.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宽频带定向性微带天线[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9): 64-68. |
[15] |
王光庆, 徐文潭, 杨斌强. 能量回馈型超声波电动机振动能量采集系统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7): 122-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