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翟明, 武传松. 搅拌头/工件界面峰值温度的测量及预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4): 36-43. |
[2] |
祁宝才, 李永滨, 马顺绪, 李斌, 喻劲松, 答科超. 超高压串补测量系统接触类故障深入性研究 *[J]. 电气工程学报, 2020, 15(4): 106-113. |
[3] |
那强, 李博, 陶建国, 于金山, 樊世超. 多构态星球车质心测量方法与试验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12): 19-28. |
[4] |
刘树鑫,刘子春,王园园. 有触点电器性能退化评估测试系统设计[J]. 电气工程学报, 2018, 13(7): 31-39. |
[5] |
杨利坡, 于华鑫, 张永顺, 刘宏民. 冷轧带钢虚拟仪器板形测控系统及其应用[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14): 1-7. |
[6] |
候宪华,周立,李忠华. 采用高压标准电容器测量交流高压[J]. 电气工程学报, 2017, 12(9): 41-44. |
[7] |
王国新, 黄思翰, 阎艳, 杜景军. 考虑机床闲置和工件绕路的可重构制造系统工件族构建相似性算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21): 146-154. |
[8] |
薛彬, 郑迎亚, 熊芝, 邾继贵. 室内空间测量定位系统布局仿真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8): 1-8. |
[9] |
郭崇颖, 刘检华, 唐承统, 蒋科, 刘海博. 基于三维凸包的公差基准平面拟合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23): 123-132. |
[10] |
杨明亮. 基于虚拟仪器的振动攻丝机振动参数测量[J]. , 2011, 47(6): 12-16. |
[11] |
段建国;李爱平;谢楠;徐立云. 可重构制造系统多态可靠性建模与分析[J]. , 2011, 47(17): 104-111. |
[12] |
唐景林;李志明;马丽霞;万远钢. 预应力框架大型液压机拉杆预紧力非缓解测量研究[J]. , 2010, 46(22): 70-74. |
[13] |
楼洪梁;杨将新;林亚福;胡建坤;吴昭同;盛伯浩. 基于图论的可重构制造系统重构策略[J]. , 2006, 42(3): 22-29. |
[14] |
赵庆志;刘正埙;谷安;朱荻.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可重构模块划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J]. , 2005, 41(9): 175-179. |
[15] |
吴斌;邾继贵;杨学友;薛婷;叶声华. 三维形貌数字化测量关键技术研究[J]. , 2004, 40(3): 159-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