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伟, 李如俊, 葛士涛, 彭艳. 基于内禀耗散理论的高周疲劳双尺度伤演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20): 120-133. |
[2] |
贺炜林, 孟宝, 万敏. GH4169合金超薄带材U形弯曲回弹行为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4): 174-184. |
[3] |
丁子珊, 滕益康, 郭淼现, 李高鹏, 麦云飞, 吴重军, 郭峰, 林杰俊. 考虑微观影响的磨削残余应力解析模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3): 372-390. |
[4] |
何金超, 朱顺鹏, 牛晓鹏, 廖鼎, 王清远. 缺口-尺寸效应下疲劳寿命预测:考虑应力梯度的临界距离理论[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16): 90-106. |
[5] |
周敏波, 赵星飞, 陈明强, 柯常波, 张新平. 电子封装跨尺度凸点结构Sn3.0Ag0.5Cu/Cu微互连焊点界面IMC生长与演化及力学行为的尺寸效应[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 259-268. |
[6] |
王慧, 付秀丽, 门秀花, 张泽文. 基于各向异性特征的7050-T7451铝合金位错密度及其演变规律[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18): 164-171. |
[7] |
李琛, 张飞虎, 张宣, 饶小双. 硬脆单晶材料塑性域去除机理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3): 181-190. |
[8] |
冉家琪, 徐力, 王继来, 龚峰. 多应变速率下尺寸效应对黄铜微尺度塑性变形本构及损伤演化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16): 69-76. |
[9] |
张博宇, 陈章华. 基于应变梯度理论和面积坐标有限元的管线钢微观组织尺寸效应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2): 74-83. |
[10] |
刘璨, 吴敬权, 刘焕牢, 谭光宇. 平底立铣刀的切削力尺寸效应研究及其系数估算[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3): 199-208. |
[11] |
赵爽, 赵子华, 雷鸣, 叶桁, 祁凤彩. 微米尺度铜键合丝疲劳性能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8): 70-76. |
[12] |
李荣德, 张新宁, 蒋立鹏, 姜珂. 铁素体球墨铸铁低温冲击断裂行为的影响因素[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0): 25-31. |
[13] |
庄法坤, 涂善东, 周帼彦, 王琼琦. 不同小试样测量蠕变性能的比较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6): 9-18. |
[14] |
王蕾, 唐荻, 宋勇. 基于位错密度的残余应变计算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18): 91-98. |
[15] |
徐明秀;陈章华;徐敏强;樊久铭. 疲劳过程中磁记忆信号变化的机理[J]. , 2014, 50(4): 5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