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海利, 张长春, 孙林根, 徐倩虹. 617镍基合金蠕变-疲劳交互力学行为与微观组织演变[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8): 170-180. |
[2] |
周伟, 朱鑫宁, 连云崧, 游昌堂.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三维流场技术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8): 2-12. |
[3] |
曹丽华, 王文龙, 罗桓桓, 胡鹏飞, 王勇, 孙亮. 深度调峰工况下汽轮机低压缸最小流量的确定[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16): 98-108. |
[4] |
白志亮, 陈世利, 贾乐成, 曾周末. 基于贪婪算法的汽轮机叶轮相控阵信号压缩感知[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18): 33-41. |
[5] |
戴文智, 陈玥涵, 杨新乐. 基于调优规则和惯性权重对数递减粒子群算法的蒸汽动力系统运行优化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0): 145-150. |
[6] |
张萌, 轩福贞. 汽轮机转子钢蠕变损伤的非线性超声评价[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2): 76-81. |
[7] |
李勇, 胡鹏飞, 曹丽华, 张涛. 汽轮机再热后级内颗粒冲蚀特性*[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6): 140-148. |
[8] |
曹丽华, 林阿强, 张岩, 林文斌, 李勇. 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的排汽缸导流环优化设计*[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4): 157-164. |
[9] |
刘军, 张俊, 赵万华, 卢秉恒. 面向双刀加工的中长型叶片型面轨迹规划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1): 140-145. |
[10] |
史进渊. 核电汽轮机转子在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交互作用下裂纹扩展寿命的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22): 152-158. |
[11] |
吴健栋, 蔡志鹏, 汤之南, 李克俭, 王 梁, 潘际銮, 霍 鑫, 许晓进. 低周疲劳过程损伤变量的复合分析法和三阶段损伤演化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10): 86-95. |
[12] |
高庆水;张万福;张楚;刘石;杨建刚. 部分进汽下汽轮机不稳定振动及抑制方法[J]. , 2014, 50(5): 108-114. |
[13] |
曹丽华;张冬雪;胡鹏飞;李勇. 汽轮机动叶栅顶部泄漏流的数值分析[J]. , 2014, 50(4): 172-177. |
[14] |
李勇;黄生文;曹丽华. 汽轮机中压平衡活塞汽封间隙及漏汽量在线监测的原理及应用[J]. , 2014, 50(24): 171-178. |
[15] |
徐自力;王凯;方宇;刘东旗;刘金芳. 汽轮机起动过程温升分配对转子热应力的影响[J]. , 2013, 49(12): 136-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