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思敏, 徐璐, 张伟峰, 杨瑞鑫, 王前进, 蔡旭. 锂离子电池功率状态预测方法综述[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20): 361-378. |
[2] |
陶永, 刘海涛, 王田苗, 韩栋明, 赵罡. 我国服务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发展趋势[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18): 56-74. |
[3] |
樊文刚, 刘月明, 李建勇.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22): 184-193. |
[4] |
房善想, 赵慧玲, 张勤俭. 超声加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9): 22-32. |
[5] |
李瑞琴, 王英, 王明亚, 赵耀虹, 宋杰. 混合驱动机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3): 1-9. |
[6] |
赵争鸣,袁立强,鲁挺,贺凡波. 我国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发展综述[J]. 电气工程学报, 2015, 10(4): 26-34. |
[7] |
周志雄;肖航;李伟;黄向明. 微细切削用微机床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 2014, 50(9): 153-160. |
[8] |
齐会萍;李永堂;华林;郭良刚. 环形零件辗扩成形工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 2014, 50(14): 75-80. |
[9] |
徐滨士;董世运;朱胜;史佩京. 再制造成形技术发展及展望[J]. , 2012, 48(15): 96-105. |
[10] |
袁巨龙;张飞虎;戴一帆;康仁科;杨辉;吕冰海. 超精密加工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研究[J]. , 2010, 46(15): 161-177. |
[11] |
雷源忠. 我国机械工程研究进展与展望[J]. , 2009, 45(5): 1-11. |
[12] |
李先广;刘飞;曹华军. 齿轮加工机床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J]. , 2009, 45(11): 140-145. |
[13] |
陶国良;谢建蔚;周洪. 气动人工肌肉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现状[J]. , 2009, 45(10): 75-83. |
[14] |
夏绪辉;刘飞. 逆向供应链物流的内涵及研究发展趋势[J]. , 2005, 41(4): 103-109. |
[15] |
刘飞;雷琦;宋豫川. 网络化制造的内涵及研究发展趋势[J]. , 2003, 39(8):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