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11-2187/TH
  • ISSN:0577-6686

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高速凸轮机构动力学分析及模态截断
    金国光, 魏展, 秦凯旋, 张阳演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13): 227-234.   DOI: 10.3901/JME.2015.13.227
    摘要2261)      PDF(pc) (1505KB)(152850)    收藏
    高速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车辆、纺织和印刷等机械中,对其进行动力学问题研究是提高机械性能的基础和关键。采用有限元法对凸轮机构柔性构件进行离散化处理,结合模态综合技术和Kane方程建立刚柔耦合凸轮系统动力学模型,所得动力学方程是一个更具一般性的柔性梁类动力学方程,且该方程在模态坐标下更便于计算机求解运算。通过对系统模态分析和动力学方程求解来分析其动态性能,在了解系统动态性能的同时进行模态截断研究。对截取不同阶数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模态截取阶数对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判断实际应用中的高速凸轮系统是否需要进行动力学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该类机构的动力学建模和模态特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当前中国机构学面临的机遇
    刘辛军, 谢福贵, 汪劲松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13): 2-12.   DOI: 10.3901/JME.2015.13.002
    摘要1780)      PDF(pc) (5623KB)(94177)    收藏
    工业4.0以及智能制造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们的发展必然是要建立在单元化装备尤其是机器人和高端制造装备的高品质基础之上的。近两年,机器人高调卷土重来,市场前景巨大;高端制造装备尤其是高档数控机床在我国需求依旧迫切。但不管机器人还是高档数控机床在我国的发展仍然不容乐观,它们仍然低迷的共同特征是所必需的基础元器件和数控系统依赖舶来品,受制于人,关键功能部件例如摆角头、高性能减速器(例如RV减速器)等制造技术缺失,导轨、丝杠等部件可靠性和性能保持性不足。尤其是,由于结构原理以及实现技术的原因,摆角头和高性能减速器均是串联式高端机床和机器人的核心功能部件,极大地决定了机床和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也是机床和机器人行业能否达到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屏障。机构学是装备结构设计的基础学科,机构创新是装备创新的根本,在我国机床与机器人需要跨越式发展的当前,机构学领域担负着重要的创新责任。结合机床与机器人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特点,分析和探讨我国机构学在现阶段面临的机遇,为我国机构学者的研究与工业界对高端装备的需求实现有效结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钢轨中导波传播模式的半解析有限元分析与实验测量
    卢超, 杨雪娟, 戴翔, 常俊杰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6): 79-86.   DOI: 10.3901/JME.2015.06.079
    摘要3114)      PDF(pc) (2452KB)(92304)    收藏
    导波传播模式分析是钢轨长距离导波检测和振动噪声控制的基础。钢轨中的导波传播模式可以通过波数频率关系和对应的结构形变来有效识别。应用半解析有限元法(Semi-analytical finite element method,SAFE),基于虚功原理构建导波在任意截面弹性波导中传播的控制方程,求解弹性波导中导波传播的频散曲线和结构形变。应用该方法求解0~8 kHz频率范围自由状态CHN60型钢轨中导波传播的波数频散关系和结构形变,并讨论8个基本传播模式的特点。采用模态力锤及多传 感器测量钢轨截面形变的模态分析试验方法得到钢轨横向和垂直振动模态导波的波数-频率系数,数值分析与试验结果相符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医疗机器人技术发展综述
    倪自强, 王田苗, 刘达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13): 45-52.   DOI: 10.3901/JME.2015.13.045
    摘要2504)      PDF(pc) (840KB)(86656)    收藏
    医疗机器人在过去几十年获得了飞速发展,根据医疗机器人的功能和用途将医疗机器人分为:神经外科机器人、骨科机器人、腹腔镜机器人、血管介入机器人、假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康复机器人和胶囊机器人。分别对当前已经商用化的代表性的医疗机器人做了介绍,对其功能、主要技术指标、优缺点做出对比和描述。探讨医疗机器人当前主要的前沿研究问题,对医疗机器人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做出分析和讨论,对医疗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机遇做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外穿式交流电磁场检测的钻杆轴向裂纹在役检测技术研究
    李伟, 袁新安, 陈国明, 葛玖浩, 姜永胜, 贾廷亮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12): 8-15.   DOI: 10.3901/JME.2015.12.008
    摘要1006)      PDF(pc) (2653KB)(50706)    收藏
    钻杆是钻井过程中易受破坏的关键部件,在其服役过程中进行检测,对于减少钻具失效事故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钻杆在役检测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外穿式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建立针对钻杆外表面轴向裂纹的外穿式交流电磁场检测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钻杆表面感应电磁场分布以及裂纹引起的电磁场畸变信号与裂纹尺寸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取裂纹识别特征信号,基于仿真模型分析激励线圈提离高度影响,设计开发井口钻杆外表面轴向裂纹在役检测系统,并进行试验测试,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外穿式交流电磁场检测探头所提取的钻杆轴向裂纹特征信号Bx和Bz分别反映裂纹深度和长度,具有定量识别能力;激励线圈提离高度可满足在役检测需要;外穿式交流电磁场检测系统利用周向阵列检测线圈可有效检测钻杆表面轴向裂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柔性机构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于靖军, 郝广波, 陈贵敏, 毕树生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13): 53-68.   DOI: 10.3901/JME.2015.13.053
    摘要2173)      PDF(pc) (745KB)(19855)    收藏
    柔性机构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迅猛发展,已成为现代机构学一个重要分支。短短不足30年间,柔性机构设计理论的构建与发展,为柔性机构成功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对柔性及柔性机构认识不断深入,柔性机构得到了广泛应用,不断涌现新的成功实例。继5年前综述了柔性机构设计方法研究进展之后,尝试从应用的视角鸟瞰一下柔性机构的最新进展。通过将柔性机构的主体应用划分为精密工程、仿生机器人、智能材料结构三大主阵地,概述柔性机构在每个阵地中的应用进展及研究热点情况,并对其发展做了展望。对四种最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型柔性机构(胞元式柔性机构、辅助接触式柔性机构、平面折展机构、柔性静平衡机构)进行简单描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u-SVD降噪算法及其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曾鸣, 杨宇, 郑近德, 程军圣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3): 95-103.   DOI: 10.3901/JME.2015.03.095
    摘要1192)      PDF(pc) (500KB)(18819)    收藏
    为了提取机械设备被强背景噪声淹没的故障特征,采用一种具有通用意义的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的子空间降噪算法对信号进行处理,即u-SVD降噪算法。传统的SVD降噪算法是u-SVD降噪算法中拉格朗日乘子 时的一种特殊情况。u-SVD降噪算法包含滤值因子,能够抑制以噪声贡献占主导的奇异值对降噪后信号的信息贡献量。u-SVD降噪算法涉及延迟时间、嵌入维数、降噪阶次、噪声功率和拉格朗日乘子等5个参数。讨论了u-SVD降噪算法的参数选择方法,并着重研究降噪阶次和拉格朗日乘子对降噪效果的影响。齿轮故障仿真信号和齿轮早期裂纹故障振动信号的试验结果表明,u-SVD降噪算法在降噪效果方面要优于传统的SVD降噪算法,可以在强背景噪声情况下更好地提取出齿轮的故障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Rife-Vincent窗衰减信号插值离散傅里叶变换
    刁瑞朋, 孟庆丰, 范虹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4): 1-7.   DOI: 10.3901/JME.2015.04.001
    摘要929)      PDF(pc) (457KB)(18317)    收藏
    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是影响衰减信号离散傅里叶变换精度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多频衰减信号离散傅里叶变换频谱参数的校正精度,提出一种加窗两点矢量插值校正算法。对信号加M阶余弦窗并计算加窗后信号的离散傅里叶变换,利用真实频率附近的两根谱线的矢量比建立方程,通过求解方程获得频率偏移量和衰减因子,利用上述获得的两个参数计算出信号的频率、幅值和相位。余弦窗的最大旁瓣衰减特性能有效的降低频谱泄漏的影响,两点矢量频域插值可以消除栅栏效应,两者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算法的参数校正精度。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高的参数校正精度和稳定性,且计算效率较高,适用于实时处理及对计算资源要求苛刻的场合,为多频衰减信号的特征提取提供了一种可选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空投装备气囊缓冲系统评价方法
    洪煌杰, 王红岩, 李建阳, 芮强, 张芳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4): 148-154.   DOI: 10.3901/JME.2015.04.148
    摘要705)      PDF(pc) (2147KB)(17013)    收藏
    以热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为基础,建立装备-气囊系统有限元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系统的精度较高,可以用在下一步的仿真分析工作中。针对缓冲气囊的复杂非线性模型计算规模大、难以进行大规模计算的问题,以着陆初速度、初始侧倾角、初始俯仰角、横向速度和地面坡度为变量,分别以最大冲击加速度、最大侧倾角、最大俯仰角以及气囊最大内压为响应,结合扩展拉丁超立方设计,采用径向基函数构建多工况响应代理模型。考虑空投装备在着陆过程中环境因素以及空投装备着陆姿态的影响,利用蒙特卡罗法结合代理模型对多工况下的空投装备着陆成功概率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得到着陆成功概率为95.84%,冲击加速度为其主要影响因素,气囊内压为次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等几何分析研究概述
    吴紫俊, 黄正东, 左兵权, 刘清华, 殷小亮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5): 114-129.   DOI: 10.3901/JME.2015.05.114
    摘要1100)      PDF(pc) (916KB)(16441)    收藏
    提出等几何分析(Isogeometric analysis, IGA)是一种新的物理场数值求解方法,它可实现CAE数值分析与CAD建模工具的集成,给出一条使设计、分析和优化紧密结合的新途径。以等几何分析方法的计算框架为基础,详细介绍等几何分析方法中样条几何模型的描述方式和建模方法;并以NURBS为例,阐述了IGA中的分析模型的参数化表示以及网格模型的细化方法;结合现有的经典有限元的分析过程,简单介绍IGA的离散方法、边界条件和积分方法;系统总结等几何分析在热、流体、接触和优化方面的应用,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二维问题的IGA求解实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硅片传输机器人手臂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刘延杰,吴明月,王刚,蔡鹤皋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1): 1-9.   DOI: 10.3901/JME.2015.01.001
    摘要6060)      PDF(pc) (821KB)(15846)    收藏
    提出一种以硅片传输机器人末端竖直方向上由手臂静变形引起的静偏移为约束、以刚性杆柔性关节系统固有频率为优化目标、以各手臂壁厚为优化参数的硅片传输机器人手臂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建立硅片传输机器人刚性杆柔性关节动力学模型,通过系统固有频率分析以及模态分析确定对轨迹精度影响较大的模态为一阶模态与二阶模态;通过分析结构参数对一阶与二阶固有频率影响的灵敏度以及权值选择小臂与末端手臂的质量作为优化参数;建立以手臂厚度为变量、以手臂结构尺寸为约束的手臂挠度模型与末端竖直方向静偏移模型,分析手臂厚度对末端竖直方向静偏移的影响规律并对末端手臂与小臂的厚度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对结构优化设计前后硅片传输机器人手臂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大幅度降低手臂质量的同时可显著提高硅片传输机器人手臂的一阶与二阶固有频率,大幅度降低了末端竖直方向上的静态偏移及内应力,大幅提高了系统竖直方向上的振动频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PVDF的三维纳米谐振触发测头及定位系统
    李志渤, 黄强先, 史科迪, 韩彬, 余惠娟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2): 1-6.   DOI: 10.3901/JME.2015.02.001
    摘要1069)      PDF(pc) (668KB)(14570)    收藏
    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ing, CMM)是目前微纳米三维测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微纳米CMM中三维纳米测头的研究瓶颈,提出一种与现有机械接触式测头和光学非接触式测头工作原理完全不同的、可达到纳米/亚纳米量级触发分辨力的新型谐振测头。利用聚偏氟乙烯(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PVDF)薄膜的压电特性和其谐振参数对微小作用力的高敏感性,PVDF薄膜与一体式光纤微测杆测球相结合构建成了基于PVDF薄膜的三维纳米谐振触发测头。该测头在z向以轻敲模式接触,在x、y向以摩擦模式接触。经过试验验证,由该测头与三维纳米定位平台、数据处理及反馈控制系统相结合构建成的三维谐振纳米触发定位系统在x、y、z三个方向的触发分辨力都达到了亚纳米量级,分别为0.12 nm、0.10 nm、0.12 nm;三维重复性误差分别为26 nm、36 nm、10 nm。试验结果证实了新型三维谐振测头及其系统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浅水域探测型无人水下航行器波浪能发电系统设计
    丁文俊, 宋保维, 毛昭勇, 赵晓哲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2): 141-147.   DOI: 10.3901/JME.2015.02.141
    摘要1231)      PDF(pc) (1676KB)(10336)    收藏
    为了实现浅水域探测型无人水下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UUV)探测设备水下长时间工作,提出波浪能发电系统,可以将近水面的波浪能收集转化为电能。详细叙述永磁发电机的原理结构及设计参数;根据Lagrange方程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Runge-Kutta方法求解简化的运动方程,研究不同海况条件下对发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波浪能发电系统是合理可行的,在一般海况下,能够满足探测设备的能源需求。同时表明频率与幅度以及耦合横摇对发电性能影响比较大,而耦合垂荡对其影响基本可以忽略。研究结果将为后期波浪能发电系统的工程试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计及间隙和摩擦非线性的汽车传动系统瞬态振动冲击研究
    杨亮, 夏元烽, 庞剑, 褚志刚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 (10): 50-64.   DOI: 10.3901/JME.2021.10.050
    摘要2720)      PDF(pc) (2243KB)(9624)    收藏
    由于汽车传动链存在间隙,在离合快速接合过程中,轮齿之间的瞬态冲击容易产生严重的振动噪声问题,降低了整车声品质。为了分析由离合快速接合引起的传动系统瞬态振动冲击,针对后驱车传动系统,基于间隙和摩擦非线性理论,建立了包含分段线性的间隙单元和非线性摩擦单元的9自由度集中参数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了离合器在快速结合过程中,传动链产生的瞬态振动冲击现象。平面相位图揭示了在每次瞬态冲击时,齿轮间隙单元内的多次碰撞反弹现象,并且剖析了轮齿相对接触位移和相对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和驱动桥间隙单元相比,变速器间隙单元产生的瞬态冲击力和弹性势能最大。在飞轮和离合器转速同步过程中,分析不同正压力条件下飞轮和离合器从动盘之间的摩擦转矩和摩擦Stick-Slip现象。和广泛使用的Karnoop摩擦模型相比,在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所建立的数值摩擦模型更好地仿真飞轮和离合器从动盘之间的摩擦转矩变化和摩擦同步产生的传动链瞬态振动冲击。上述数值分析结果得到了整车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机器学习的设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综述
    裴洪, 胡昌华, 司小胜, 张建勋, 庞哲楠, 张鹏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 (8): 1-13.   DOI: 10.3901/JME.2019.08.001
    摘要4201)      PDF(pc) (1101KB)(5761)    收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进步,当代设备日益朝着大型化、复杂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保障设备安全性与可靠性,剩余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预测技术受到了普遍关注,同时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统计数据驱动方法受模型的选择影响明显,而机器学习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并且无需确切的物理模型和专家先验知识,因而机器学习在剩余寿命预测领域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此,详细分析和阐述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设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根据机器学习模型结构的深度,将其分为基于浅层机器学习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同时疏理了每类方法的发展分支与研究现状,并且总结了相应的优势和缺点,最后探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典型钛合金切削层相变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何耿煌, 吴明阳, 李凌祥, 邹伶俐, 程程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 (17): 133-141.   DOI: 10.3901/JME.2018.17.133
    摘要224174)      PDF(pc) (554KB)(4457)    收藏
    为研究钛合金已加工表面相变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首先通过分析切削过程中切削刃对切削区域的作用机制,采用能量法建立结构参数、切削三要素与切削耗能的数值描述模型,结合Matlab对模型进行求解,获知进给量f的变化对钛合金切削耗能W的影响最大,切削速度vc次之,而切削深度ap最小;为验证描述模型的正确性,采用2种不同几何结构不同牌号的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对典型钛合金TC1、TC4、TA5以及合金钢30CrMnSiA在正常空冷和氩气冷环境下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与描述模型间的误差较小,有效证明了描述模型的正确性,同时明确了钛合金已加工表面相变形成机理,并揭示了其发展的规律性。研究可为钛合金的高品质加工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综述——基于新能源汽车运行大数据
    佘承其, 张照生, 刘鹏, 孙逢春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 (20): 3-16.   DOI: 10.3901/JME.2019.20.003
    摘要2309)      PDF(pc) (241KB)(4250)    收藏
    为应对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引起广泛重视。新能源汽车具有高信息化的特点和智能网联化的发展趋势,在日常运行中会产生大量行驶数据信息。利用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安全预警与监管、车辆技术分析,是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综述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情况,概述了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基础理论、发展历程,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的架构和功能,并着重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分析过程。分别从动力电池数据、汽车运行数据和充电数据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有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列举了部分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最后,对当前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分析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面向航空发动机的镍基合金磨削技术研究进展
    丁文锋, 苗情, 李本凯, 徐九华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 (1): 189-215.   DOI: 10.3901/JME.2019.01.189
    摘要1618)      PDF(pc) (131608KB)(4025)    收藏
    磨削加工是制造航空发动机镍基合金零件的重要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镍基合金磨削加工的材料去除效率、提升工件表面质量,国内外学者开展了诸多基础理论与工艺探索工作。在概述镍基合金材料磨削加工技术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镍基合金材料磨削去除机理、磨削工艺特性、磨削加工新方法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镍基合金磨削加工技术的难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无人驾驶车辆的运动控制发展现状综述
    熊璐, 杨兴, 卓桂荣, 冷搏, 章仁夑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 (10): 127-143.   DOI: 10.3901/JME.2020.10.127
    摘要2277)      PDF(pc) (8545KB)(4016)    收藏
    回顾无人驾驶车辆的运动控制问题。从系统模型、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结构等角度切入,分别在纵向运动控制、路径跟踪控制和轨迹跟踪控制三个层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对无人驾驶车辆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展望。当前运动控制研究多集中于常规工况,为实现无人驾驶车辆在处理人类驾驶员认为具有挑战性或缺乏操纵能力的复杂动态场景下的潜力,运动控制研究须从常规工况向极限工况拓展,但是极限工况下车辆的非线性和多维运动耦合特征显著增强,对系统建模以及算法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为应对复杂场景下的多目标协调优化问题,考虑环境不确定性的运动规划与控制集成设计需要深入研究。增加执行器手段可以提升极限工况下车辆的侧向响应速度和控制裕度,但是冗余异构执行器的控制分配研究仍有待突破。运动控制的实现依赖于路面附着系数、质心侧偏角等信息输入,因此基于多源传感信息融合的关键状态与参数估计问题亟需解决。此外,将机器学习应用到车辆运动控制领域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大数据下机械智能故障诊断的机遇与挑战
    雷亚国, 贾峰, 孔德同, 林京, 邢赛博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 (5): 94-104.   DOI: 10.3901/JME.2018.05.094
    摘要3218)      PDF(pc) (359KB)(4002)    收藏
    机械故障是风力发电设备、航空发动机、高档数控机床等大型机械装备安全可靠运行的“潜在杀手”。故障诊断是保障机械装备安全运行的“杀手锏”。由于诊断的装备量大面广、每台装备测点多、数据采样频率高、装备服役历时长,所以获取了海量的诊断数据,推动故障诊断领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而机械智能故障诊断有望成为大数据下诊断机械装备故障的“一把利器”。与此同时,大数据给机械智能故障诊断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数据为王”的学术思想有望成为主流、诊断整机或系统级对象成为可能、全面解析故障演化过程成为趋势等;但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数据大而不全呈“碎片化”、故障特征提取受制于人为经验、浅层诊断模型诊断精度低等。阐述了机械智能故障诊断大数据的特点;从信号获取、特征提取、故障识别与预测三个环节,综述了机械智能故障诊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指出了机械智能故障诊断理论与方法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挑战;最后讨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解决途径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机械装备大数据健康监测方法
    雷亚国, 贾峰, 周昕, 林京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21): 49-56.   DOI: 10.3901/JME.2015.21.049
    摘要2624)      PDF(pc) (1232KB)(3975)    收藏

    机械装备正在朝着高速、高精、高效方向发展,为了确保这些装备的健康运行,健康监测系统采集了海量数据来反映机械的健康状况,促使机械健康监测领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机械大数据具有大容量、多样性与高速率的特点,研究和利用先进的理论与方法,从机械装备大数据中挖掘信息,高效、准确地识别装备的健康状况,成为机械装备健康监测领域面临的新问题。深度学习理论作为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强大的建模和表征能力在图像和语音处理等领域的大数据处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合机械大数据的特点与深度学习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械装备健康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深度学习利用机械频域信号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其优势在于能够摆脱对大量信号处理技术与诊断经验的依赖,完成故障特征的自适应提取与健康状况的智能诊断,因此克服了传统智能诊断方法的两大缺陷:需要掌握大量的信号处理技术结合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来提取故障特征;使用浅层模型难以表征大数据情况下信号与健康状况之间复杂的映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多种工况、大量样本下多级齿轮传动系统不同故障位置不同故障类型的故障特征自适应提取与健康状况准确识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人工肌肉驱动器研究进展综述
    邢志广, 林俊, 赵建文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 (9): 1-11.   DOI: 10.3901/JME.2021.09.001
    摘要1989)      PDF(pc) (164819KB)(3386)    收藏
    人工肌肉通常是指能够在外界物理或化学刺激下发生伸缩、膨胀、弯曲、扭转等运动并对外做功的柔性材料或器件,借助人工肌肉驱动可大幅提高机器人的柔顺适应能力和人机力学交互的舒适性。人工肌肉的发展已有超过六十年的历史,其激励方式也包括电、热、内压等多种形式;尝试从人工肌肉种类、驱动原理、性能指标、应用场合、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人工肌肉相关内容予以较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机器人或其他领域感兴趣的学者提供参考和对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仿生机器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王国彪, 陈殿生, 陈科位, 张自强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13): 27-44.   DOI: 10.3901/JME.2015.13.027
    摘要2023)      PDF(pc) (8055KB)(3346)    收藏
    仿生机器人是指依据仿生学原理,模仿生物结构、运动特性等设计的性能优越的机电系统,已逐渐在反恐防爆、太空探索、抢险救灾等不适合由人来承担任务的环境中凸显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按照工作环境可将仿生机器人分为陆面仿生机器人、空中仿生机器人以及水下仿生机器人三类。指出仿生机器人经历了原始探索、宏观仿形与运动仿生、机电系统与生物性能部分融合三个阶段,并概述三类仿生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发现当前研究还存在着生物运动机理研究不深,结构设计、材料应用、驱动及控制方式大多较为传统、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导致了仿生机器人从宏观到微观与生物都存在较大差异,“形似而神不似”,远未达到实际应用程度。指出了仿生机器人正向着刚柔混合结构,仿生结构、材料、驱动一体化,神经元精细控制,高效的能量转换的类生命系统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果蔬采摘欠驱动机械手爪设计及其力控制
    金波;林龙贤
    机械工程学报    2014, 50 (19): 1-8.  
    摘要12279)      PDF(pc) (627KB)(3282)    收藏
    为了实现果蔬的无损采摘,采用欠驱动原理设计出一种结构更简单、通用性更强的末端执行器。欠驱动机构是指驱动器数目少于机构本身自由度数目的机构,基于欠驱动原理设计的机械手结构简单可靠,抓取物体时具有形状自适应能力,手指可完全包络物体,可以通过最大接触力的闭环力反馈控制来实现无损采摘。基于这一设计思想设计出仅靠一个电动机驱动三个手指的机械手爪,通过理论分析、手爪机构设计与建模、结构参数优化,确定设计尺寸制出机械手爪,设计控制电路结合力反馈控制进行抓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手爪能实现期望的抓取与最大接触力控制功能,并具有控制简单可靠、抓取稳定、不损伤果实等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知识图谱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综述
    张栋豪, 刘振宇, 郏维强, 刘惠, 谭建荣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 (5): 90-113.   DOI: 10.3901/JME.2021.05.090
    摘要1467)      PDF(pc) (119732KB)(3208)    收藏
    数据和知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基础。然而,当前产品设计、制造、装配和服务等过程中,数据及知识的存储大多以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为基础,这导致了数据及知识的冗余性和搜索及推理的低效性。近年来,知识图谱技术飞速发展起来,它本质上是基于语义网络的思想,可以实现对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形式化描述。该技术为智能制造领域数据及知识的关联性表达和相关性搜索推理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可能性,因此其在智能制造的实现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给知识图谱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总结了知识图谱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探索了知识图谱在智能制造领域的3大类应用方向,共15小类应用前景,分析了在各个应用前景上与传统方法的不同之处,应用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知识图谱相关技术以及实施过程中所待突破的关键技术,希望可以为进一步展开针对知识图谱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提供启发,同时为相关企业针对知识图谱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最后以数控车床故障分析为案例,验证了知识图谱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机器信息学:机械产品智能化的学科支撑
    林京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 (2): 11-20.   DOI: 10.3901/JME.2021.02.011
    摘要1120)      PDF(pc) (1011KB)(3140)    收藏
    不断将新技术融入装备的全生命周期,使其品质和效能获得显著提升,是提升装备及其制造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开展,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机械装备深度融合,是提升机械产品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机器信息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信息科学与技术、机器学、制造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揭示机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与其品质、效能相关的信息及其动态变化过程。本文围绕机器信息学的研究内涵、学科基础、研究思路等进行阐述,并结合具体案例给出了在装备诊断过程中机器信息学的内涵和应用,最后对机器信息学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膝关节术后康复训练机器人研究综述
    姚玉峰, 杨云龙, 郭军龙, 裴硕, 孙立宁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 (5): 1-18.   DOI: 10.3901/JME.2021.05.001
    摘要972)      PDF(pc) (123979KB)(2945)    收藏
    膝关节术后康复训练机器人(简称康复训练机器人)辅助接受膝关节手术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膝关节的运动机能,可有效减轻理疗师及患者家属的工作负担,在膝关节术后康复训练中具有广泛应用。在总结膝关节术后运动特征及康复需求的基础上,将康复训练机器人分类成末端驱动式、外骨骼式及其他类型,详述了其设计理念、结构特点、控制策略及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价系统。分析了当前康复训练机器人存在的问题,以及涉及的关键技术,预测了未来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复杂曲面零件超精密加工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敏, 袁巨龙, 吴喆, 吕冰海, 孙磊, 赵萍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 (5): 178-191.   DOI: 10.3901/JME.2015.05.178
    摘要1201)      PDF(pc) (3958KB)(2944)    收藏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去除损伤层,获得高形状精度、表面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的终加工手段。复杂曲面零件的广泛应用和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取决于复杂曲面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术。概述了复杂曲面零件的超精密成形加工、超精密抛光等加工方法,分析各种典型加工方法和材料去除机理,从加工精度、工具与曲面吻合度、加工效率与成本、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对几种复杂曲面超精密加工方法进行比较。对复杂曲面零件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一种刮削加工切削齿刃形计算与加工运动仿真方法
    贾康, 郑帅, 郭俊康, 洪军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 (1): 216-224.   DOI: 10.3901/JME.2019.01.216
    摘要806)      PDF(pc) (101653KB)(2903)    收藏
    针对非特定内外廓形的刮削加工,基于刮削加工原理与展成运动,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廓形包络的切削齿刃形曲线通用计算方法,适用于任意结构前刀面,并给出切触点的求解方法与相应的空间刮削切触运动的计算仿真方法。首先剖析了刮削加工原理,从工件、刀具和运动配置参数角度构建了刮削加工的运动学模型;然后,基于曲面共轭原理分析了刮削加工的正逆问题,提出基于相对刀具运动的工件曲面与前刀面相交内包络的切削刃曲线求解方法,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流程与方法以及切削刃可行性的判定规则;随后,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切削刃的刮削过程切触点计算方法,并给出了时序对应的空间切触运动仿真分析方法;最后,分别以内外廓形的刮削加工为例,对所提出的切削刃计算方法和加工运动仿真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超声振动对单颗金刚石工具划擦RB-SiC材料去除行为的影响
    郑非非, 董志刚, 张嘉桐, 刘津廷, 康仁科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 (1): 225-232.   DOI: 10.3901/JME.2019.01.225
    摘要879)      PDF(pc) (63624KB)(2863)    收藏
    超声辅助磨削在硬脆材料加工领域的诸多优势已被广泛认可,研究超声辅助磨削机理对于促进超声辅助磨削工艺技术的应用有重要价值。通过单颗金刚石压头模拟砂轮磨粒,在反应烧结碳化硅(Reaction bonded silicon carbide,RB-SiC)上进行超声振动辅助的划擦试验,研究超声辅助磨削的材料去除行为。对比分析了划擦过程中不同超声振幅下的法向划擦力和切向划擦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划痕宽度、划痕深度和划痕截面积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振幅下划痕的三维形貌特征。在综合分析划擦力、划痕微观形貌和金刚石压头磨损的基础上,讨论了超声振动对硬脆材料加工的去除行为的影响。相比于常规的划擦试验,引入超声振动作用后,划擦力显著下降,而划擦导致的材料去除体积显著增加。超声振动划擦中金刚石压头对工件表面独特的高频冲击作用及断续的能量输入方式被认为是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软体机械臂仿生机理、驱动及建模控制研究发展综述
    闫继宏, 石培沛, 张新彬, 赵杰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 (15): 1-14.   DOI: 10.3901/JME.2018.15.001
    摘要2196)      PDF(pc) (721KB)(2780)    收藏
    软体机械臂由柔性材料制作,具有高柔顺性、复杂环境适应性及安全人机交互性等特点,研究涉及材料学、仿生、机械设计和制造、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其发展为柔性材料应用、仿生机器人研究等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在工业生产、医疗手术、救灾探测、生活护理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学者及机构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文章从仿生原理、驱动方式、变刚度方式、建模及控制等方面对软体机械臂研究进行综述,介绍章鱼臂及象鼻等生物结构仿生机理;按驱动类型将软体机械臂分为流体驱动、线驱动、气动人工肌肉、形状记忆合金、电活性聚合物、混合驱动等;介绍拮抗机构、阻塞、材料相变三种变刚度方式;以及目前常用于软体机械臂上的建模方法及控制策略。从中归纳和分析,得到软体机械臂的关键问题包括可重复性、精度、低输出力和建模控制等,其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新柔性材料制备和成型技术、刚柔结合/可变刚度机器人、柔性传感器技术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微纳振动能量收集器研究现状与展望
    亓有超, 赵俊青, 张弛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 (13): 1-15.   DOI: 10.3901/JME.2020.13.001
    摘要2250)      PDF(pc) (246984KB)(2776)    收藏
    振动能量广泛分布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比如人体运动、机器振动、微风吹动、水纹波动、声音振动等,收集环境中的振动能量对未来电子器件的自驱动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电磁、压电、摩擦电三种微纳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工作机理和最新研究进展。对三种微纳振动能量收集器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做出了归纳与概括。最后,对微纳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机器人加工几何误差建模研究:I空间运动链与误差传递
    李文龙, 谢核, 尹周平, 丁汉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 (7): 154-168.   DOI: 10.3901/JME.2021.07.154
    摘要2348)      PDF(pc) (7066KB)(2742)    收藏
    以机器人作为制造装备执行体,集成视觉等智能传感器,实现大型复杂零件小余量磨削/铣削/切边/制孔是智能制造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加工误差难以降低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难题。以加工误差降低为主要目标,以机器人、视觉传感器、工件、工具为主要对象,研究视觉引导的机器人加工几何误差建模与精度控制,具体包括:在第I部分介绍几何误差建模与参数辨识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机器人加工空间运动链与加工误差度量指标定义,推导静态误差(源于工件/工具位姿误差)定量传递模型与动态误差(源于关节运动学误差/关节弱刚度)定量传递模型;在第II部分建立手眼位姿参数、工件位姿参数、工具位姿参数等精确辨识的目标函数与计算方法,在考虑关节运动学误差和弱刚度变形的情况下,提出面向整体误差控制的机器人加工(磨削/铣削/切边/制孔等)位姿优化通用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软体机械手研究综述
    张进华, 王韬, 洪军, 王煜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 (13): 19-28.   DOI: 10.3901/JME.2017.13.019
    摘要1919)      PDF(pc) (3786KB)(2649)    收藏

    软体机械手(下面简称软体手)是一种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新型机械装置。凭借柔性材料天然的柔顺性和适应性,软体机械手具有了高灵活性、复杂环境适应性和安全人机交互性等特点,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机构的广泛研究,并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软体机械手的应用领域、驱动方式、材料与制造、建模与控制的相关问题,并梳理了软体机械手研究中依旧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软体机械手的发展趋势。软体机械手是软体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涉及材料学、力学、化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与控制科学以及仿生学等诸多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对软体机械手的研究将极大丰富人们对柔性材料的复杂、丰富特性的理解,也将为更好地把柔性材料融入产品的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纵扭超声换能器设计及其性能测试研究
    袁松梅, 唐志祥, 吴奇, 宋衡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 (1): 139-148.   DOI: 10.3901/JME.2019.01.139
    摘要1148)      PDF(pc) (53954KB)(2599)    收藏
    纵扭超声振动加工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等硬脆性材料上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针对现有纵扭超声换能器存在扭振分量较小或纵扭节面不重合等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纵扭超声换能器。通过理论解析法设计了一种指数型变截面杆纵振超声换能器,然后在指数型变截面杆上设计螺旋槽,将一部分纵向振动转换为扭转振动;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螺旋槽结构参数对纵、扭谐振效果的影响规律,优选出最佳的螺旋槽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换能器进行模态分析和瞬态分析,结果表明换能器能够实现纵扭超声振动,且谐振频率与设计值误差较小,振幅值满足一般加工要求;最后对设计好的换能器实物进行阻抗分析和振幅测试,结果表明谐振频率与仿真值相差较小,纵振振幅9.4 μm,扭振振幅5.3 μm,能够适用于大部分的超声加工,也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金属异质材料增材制造研究进展
    王迪, 邓国威, 杨永强, 陈杰, 吴伟辉, 张明康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 (1): 186-198.   DOI: 10.3901/JME.2021.01.186
    摘要1448)      PDF(pc) (967KB)(2596)    收藏
    极端复杂工况条件对材料的功能性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金属异质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相比传统制造技术在异质材料零件的制造上具备更大的优势,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汽车工业等领域中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满足这些领域对部件的高性能、多功能化需求。根据近年来金属异质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评述了电弧、电子束和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异质材料上的研究现状和技术特点,并基于团队在异质材料金属增材制造装备、材料工艺与界面缺陷上的研究,总结了金属异质材料增材制造技术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应用情况,对其发展趋势和技术难点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XJTU-SY滚动轴承加速寿命试验数据集解读
    雷亚国, 韩天宇, 王彪, 李乃鹏, 闫涛, 杨军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 (16): 1-6.   DOI: 10.3901/JME.2019.16.001
    摘要3104)      PDF(pc) (577KB)(2584)    收藏
    预测与健康管理对保障机械装备安全服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至关重要。高质量的全寿命周期数据是预测与健康管理领域的基础性资源,这些数据承载着反映装备服役性能完整退化过程与规律的关键信息。然而,由于数据获取成本高、存储与传输技术有待发展等原因,典型的全寿命周期数据极其匮乏,严重制约了机械装备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为解决上述难题,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雷亚国教授团队联合浙江长兴昇阳科技有限公司,选取工业场景中典型的关键部件——滚动轴承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历时两年的滚动轴承加速寿命试验,并将获取的试验数据——XJTU-SY滚动轴承加速寿命试验数据集面向全球学者公开发布。该数据集共包含3种工况下15个滚动轴承的全寿命周期振动信号,采样频率高、数据量大、失效类型丰富、记录信息详细,既可为预测与健康管理领域提供新鲜的"数据血液",推动故障诊断与剩余寿命预测等领域的算法研究,又可助力工业界智能化运维的"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面向机械装备健康监测的数据质量保障方法研究
    雷亚国, 许学方, 蔡潇, 李乃鹏, 孔德同, 张勇铭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 (4): 1-9.   DOI: 10.3901/JME.2021.04.001
    摘要1105)      PDF(pc) (99828KB)(2515)    收藏
    工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机械装备健康监测带来了新机遇。然而,由于运行环境异常、人为因素干扰以及采集设备故障等,机械装备健康监测大数据中往往混杂大量与健康状态无关的异常值或缺失值数据,从而造成数据质量下降。监测数据中掺杂的劣质数据容易造成对机械装备健康状态的误判,进而导致运维策略制定不当。为保障数据质量,提出一种机械装备健康监测振动数据恢复的张量分解方法。针对机械装备不同转速的振动数据,构建以转速、时窗、小波尺度和时间为维度的四阶张量,利用Tucker分解从中挖掘蕴含的机械健康状态信息,并通过张量填充对缺失值数据进行恢复。分别采用仿真数据和试验台数据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数据恢复方法相比,提出方法恢复的数据与真实数据的拟合度更高。将提出方法应用于风电装备监测数据恢复,保障了监测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软体机器人:结构、驱动、传感与控制
    王田苗, 郝雨飞, 杨兴帮, 文力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 (13): 1-13.   DOI: 10.3901/JME.2017.13.001
    摘要2704)      PDF(pc) (9902KB)(2507)    收藏

    软体机器人由软材料加工而成,自身可连续变形,与刚性机器人相比具有更高的柔顺性、安全性和适应性,在人机交互、复杂易碎品抓持和狭小空间作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综述软体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将软体机器人归为传统绳索驱动/气动肌肉机器人、超弹性材料软体机器人和智能材料软体机器人三大类。从仿生结构和仿生运动、驱动与加工、传感与控制三个方面对软体机器人的相关科学问题以及存在的技术难点进行总结与分析。分析了软体机器人在仿生结构、抓持作业和医疗康复等领域潜在的应用价值。对软体机器人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关键科学难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得出刚柔耦合、可变刚度和驱动传感控制一体化等研究方向可能是未来软体机器人研究新的突破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空间可展开天线机构研究与展望
    刘荣强, 史创, 郭宏伟, 李冰岩, 田大可, 邓宗全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 (5): 1-12.   DOI: 10.3901/JME.2020.05.001
    摘要1608)      PDF(pc) (50395KB)(2464)    收藏
    空间可展开天线机构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支撑大型空间天线的关键装备,其发展趋势是高展收比、高精度、高刚度、轻量化。经过近30年的发展,空间可展开天线已获得大量实际应用,随着天线的超大型化需求,经典的结构形式不易满足天线日益增长的性能要求,近年来出现了以百米级尺度为目标的可展开天线机构形式,如协同展开式天线、环柱式天线、薄膜天线等。介绍空间可展开天线机构的典型结构形式、应用案例、最新的技术进展,对可展开天线机构的构型设计、优化设计、动力学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可展开天线机构研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为开展空间可展开天线机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